唯易永恒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八十四章,德道经,鸿蒙教尊,唯易永恒,17K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所以秦浩说,凌虚度是蠢材,只是借助了这里可以让人悟道的力量,却根本没发觉出真正的秘密,不过秦浩也很庆幸,如果真的被凌虚度发觉了,估计现在的凌虚度修为,绝对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境地,至少都是至强大帝顶尖的修为,甚至会是道人。

但得到传承的秦浩,却也明白,凌虚度这样的孤傲的品性,不与这蒲团德韵相冲都已经是大幸了,老子的道乃是谦虚平和,最为朴素不过了,而凌虚度的品性完全不同。

但最让他惊讶是,道德经并非名为道德经,而是德道经。

“德经为上,道经为下篇,德道经,才是正统!”这完全颠覆了秦浩对道德二字的认知,但是他继续看下去却是释然了,“我现在得到的是德经,而在老子的观念里,先德,后道,合为德道,而并非是先道,后德,被后世所称的道德!”

这事实上也很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,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,就比如说武功,练武者得有武德,否则只会祸国殃民,从医要有医德,否则医家宗师不传无德之人。

老子当初传下道德二经的时候,似乎很忌讳强大的道经,知道以道德排列传下不妥,所以是先传了德经,后有道经的,却不知后世为何居然变成了道德经,道在前,德在后了,而不是德在前,道在后。

“是谁,居然逆改了老子的本意!”秦浩心中想到,“得道,德道,本音相同,得到德者,才能得到道,所以“得道”也可以称之为“德道”,只是后世却把德字改成了得,变成了“得道”,德道经也变成了道德经!”

不过虽然逆改了意思,但是老子的本意还是传承了下去,只是传承在少数人心里,比如一些武学宗师,不收没有武德的弟子,要练武术首先要有德行,这也是出自老子德道经的观念。

但是大多数人,却都只求“得道”,而不求德道,以至于后世大乱,得道者无数,德道着却少之又少,这一点在秦浩生出的这个时代里,尤为体现,“得道”不应该是华夏民族传承的精华,“德道”才是华夏民族应该传下去的精华,

“上篇为德,乃修心之法,得之可厚德载物,后篇为道,乃修道之法,得之可纵横天地,甚至超脱整个宇宙,不在鸿蒙之中,因道经太过恐怖,唯恐落入奸邪修士之手,所以后世必先传德经,在传道经!”秦浩默念着里面的话,却也感叹老子的德行,第一次对老子犹如敬佩。

这段话乃是老子当初传伊喜德道经时,所交代的,秦浩甚至怀疑,伊喜篡改了老子的本意,而将《德道经》,篡改成了《道德经》传了下去,先传道,后传德,而后造成了可怕的后果,这就好比,让一个三岁孩童,得到了超越他想象之外的力量。

可以想象,这个三岁孩童会干什么?自然是任性而为,以他三岁孩童的见识,去运用这股力量,即使日后这三岁孩童的意识长大了,但在这种任性的思维下,恐怕根本不可能在修习德经了。

不过纵观历史,秦浩却了然了,恐怕并非是伊喜篡改了老子的本意,而是大势所趋,后世的人都想得道,而不想德道,只追求强大的力量,而忘记了德行品性,当然也有得道之后,而德道,但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,而万骨枯。

历史中,真正“德道”的人很少,而“得道”的人却太多。

虽然这颠覆了秦浩的观念,但他还是将德经领悟了,整个人的气息都变了,秦浩的身躯本来就老化,犹如十万年的老怪物,仙风道骨的模样,而现在却显得朴素亲和了起来,身上没有丝毫气势威压,却让人不敢小觑,一动一静之间,都蕴含了极高的德行。

连秦浩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处于什么境界,但他很清楚,元婴一旦渡劫,恐怕会到达一个不可思议的境地。

“可惜,只是老子口述,沾染上的一些烙印在这里,如果能得老子真正撰写的德经,里面所蕴含的至理与德行,恐怕足以让我立刻达到道人的层次,甚至是更高,不过现在这德经,也让我生出了凝聚因果之身的强烈想法!”秦浩心中觉得不可思议,他虽然说要证道至强,却也没有参悟至强知道,他一直以为至强之道就是破天地而立,但现在他知道错了,而是明悟德行,而斩去恶神,将恶神逼的走投无路,最后斩去,而水到渠成。

不过秦浩却并非是要斩去,而是凝聚一道因果恶身,包容自身的一切,了却的是一道因果。

“德经如此强大,道经呢?”秦浩想到了道经,继续观摩了下去,德经是修心之法,道经才是真正的修行之法...........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秦女帝基建手札

梦缘狐言

诡异深海游戏,我能无限制垂钓

二斤糖

皇城谍影

北山旧客

带着系统创家园

竹篱清茶

赛点

磨砚少年

仙者

忘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