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的萝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25炼钢厂,穿越:赳赳大秦,做我打工人,吃饭的萝卜,17K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冯去疾一生都受人尊敬,仕途上也是顺风顺水,从来没有人敢让他难堪。

正如冯去疾所说,有些事情能够和解,但是有些事情,一旦发生,便再也不可能挽回。

对冯去疾这个等级的人来说,面子比命更重要。

冯嚣亭虽然不甚理解,但既然老爹定下了调子,他只能跟着执行。

不过看着手中洁白如雪的白纸,冯嚣亭还是觉得有些不舍。

秦王宫。

赢阴嫚慢慢的抚摸着白纸,感受着柔滑、细腻的触感,赞叹道:“黄先生真是奇人,这才刚拿出来茶叶,现在又带来了白纸,真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弄来的。”

荣禄眨巴眨巴眼睛,饮了一口百香果,“不都说他是神仙嘛,这还有什么好疑惑的?”

“你看看这茶叶,这白纸,分明就是天上才有的东西。”

“我说姐,你就别瞎操心了,咱安安稳稳的赚钱,等以后封王了,我就带你出去建府,咱们永远不回这个破地方了。”

赢阴嫚说道:“哪有那么容易。”

“咱们姐弟情深,但是其他的皇子皇女可不会这么想,往后的日子,谁能说得准?”

说来也是,秦国虽大,但是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供给他们这些秦始皇的子女挥霍。

眼下始皇已死,新皇未立,朝中人心惶惶。

赢阴嫚央求黄贺带着他们一起做生意,目的不在于赚钱,而是想找一个靠山。

想到这里,赢阴嫚微微一笑:“你马上准备,咱们去骊山一趟。”

……

黄贺不知道,现在的咸阳城已经为他的白纸闹翻了天。

他正在着手准备规范骊山地区的经济发展。

军事和经济,是骊山行走的两条腿,缺一不可。

正如日后的拿破仑波拿巴所说,打仗打的就是钱,就是经济。

现在骊山形势一片大好,木材厂、家具厂、陶俑厂、硫磺矿、硝石采集点、煤矿等等,都在蓬勃发展。

骊山出产的家具、硝制的冰块,已经在咸阳附近铺开,供不应求。

夏天来了,谁不想吃一碗绿豆冰沙?

作为硝石的附加产物,黄贺也没想到老秦人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如此热切。

而另一方面,黄贺的黄家军进行了第二次的扩招。

人数已经从原来的七千多人,迅速壮大到一万两千多人。

编制还是原来的编制,只不过由原来的三个师,变成了四个师。

这些士兵每周训练三天,其余时间则下放到各大工厂、农田进行劳作。

值得说一句的是,黄贺在几个月前洒下的小麦、玉米种子已经成熟了。

金黄色的麦田,风吹麦浪,带来阵阵清香。

高大的玉米秆变成了青纱帐,绿油油的一片,一眼望去,犹如碧海波涛。

黄贺亲自下场,带着骊山大大小小的官员,参与到劳动收割的工作。

收割用的农具,是骊山自产的铁质镰刀。

虽然不如后世镰刀那么锋利,但是相比较如今的技术,已经是划时代的产物。

黄贺将炼铁土高炉的技术带了过来,这项技术领先秦朝将近两千年,对于现在普遍使用青铜器的老秦人来说,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
就是用黏土和砖头垒建小高炉,用铁矿石炼铁,然后用木炭对铁块脱碳,炼出钢。

建立一座八立方公尺的土高炉,一年能够生产3000吨的生铁。

这一项任务,黄贺交由四娃带领的集硝小队去做。

集硝小队现在已经发展壮大,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,增加到现在的三百多人。

许多人加入集硝小队,除了因为集硝小队每月可以比别的单位多领100斤粮票外,更关键的是他们可以聆听黄贺的亲自教导。

集硝小队每个月都能上一节化学课。

学习的知识,是黄贺从现代带过去的初中、高中化学知识。

在黄贺的教导下,他们知道了什么叫fe3o4(四氧化三铁)、三氧化二铁,知道了铁变成钢的化学方程式。

他们亲自动手,制作了土法炼钢的高炉,还用动物的皮毛制作鼓风机。

“炉之状如瓶,其口上出,口广丈许,底厚三丈五尺,崇半之,身厚二尺又奇。”四娃讲高炉的制作方法记录下来,抄录成册。

这样的高炉,一昼夜可出铁十二版,每版三百斤,日产量约10吨。

每座高炉包括采矿、运输炉料在内需工匠百余人。

当一座座的高炉在骊山南麓拔地而起,黄贺的炼钢厂终于成立。

秦朝可没有什么环境保护问题,一座座高达八九米的高炉,就像一尊尊大炮,不停的向天空喷吐黑烟,远远望去,骊山南麓的天都有点灰蒙蒙的。

新厂建立,黄贺又招收了一大批的骊山劳工,炼钢厂的工人也从原来的三百多人,扩充到九千余人。

四娃担任了炼钢厂的厂长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荒岛生存大师

焖葫芦

满级玄学大佬炸翻热搜

小猪猪会上树

生活在农村的咸鱼明星

在乡下

玄幻隋唐:我在江都种琼花二十年

姬浩真

反派就很无敌

二宝天使